今天是: |
今天是: |
什么是“浮中現象”?
浮山中學雖為省級示范高中,卻是一所典型農村中學。歷經風雨滄桑和革命洗禮,今天的浮山中學早已躋身為安徽省境內有較大特色和一定影響力的省級示范高中。在校師生達3600多人,且全部食宿在校,條件簡陋,但全體浮中人 “抱寒守志”, 以勤勉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砥礪奮進的拼搏精神成就了一段農村中學教育發展的奇跡。從而被廣大媒體譽之為“浮中現象”。
近五年來,浮山中學高考本科達線就有5267人,其中達一本線的有3372人。尤其是近三年,我校本科達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水平,一本達線率也基本維持在65%左右水平。在培養尖子生方面,我校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1999年出了省文科狀元,2002年、2004年出了市理科狀元, 2011年又出了安慶市文、理科狀元(其中吳海濤名列安徽省高考理科應屆卷面分第一名),2014年汪漢杰、錢琮并列安慶市文科第二名,2015年紀鳳嬌名列安慶市理科第二名。十多年來的樅陽縣高考文、理科狀元幾乎每年都花落浮中。從2007年至今,我校高考600分以上人數連續九年占全省總人數的1/50強,每年都有多名學生被清華、北大和中國科大等全國著名高校錄取。此外,近幾年我校還有多名學生考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其中2011年科大少年班面向全國招生約30人,我校就有兩名學生被錄取。在各級各類學生競賽中,我校也表現突出。每年都有30以上人次獲市級以上獎勵。在全國奧賽、語文競賽、科技大賽、論文競賽中先后有多名學生榮獲一等獎,還有部分學生因表現優異被上海大學等全國著名高校破格免費錄取。
在教育現代化并日趨城鎮化的今天,許多農村重點中學漸次衰微,甚至銷聲匿跡。但浮山中學這所農村中學卻能夠連續多年保持持續快速發展,因而顯得格外引人矚目。老百姓稱贊我校為“求學的圣地、狀元的搖籃”,安慶市教育局授予我校“安慶市最美校園”,安慶日報等媒體盛譽我校為農村中學教育的“樣板學校”。2015年,我校還幸運入選中國校友會舉辦的“中國各地區頂尖中學排行榜”。
如今,浮山中學已經成為眾多莘莘學子求學修身的向往之地,我縣學生上高中第一志愿都填浮中,省內城市包括省城許多孩子要上浮中,全國許多城市學生也慕名要到浮中就讀。
什么是“浮中精神”?
浮山中學如今雖為省級示范高中,但條件艱苦、交通閉塞的狀況仍十分突出。校內建筑相對陳舊,辦學條件、生活設施有些甚至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水平。然而在如此簡陋的條件下,我們的老師依舊默守淡泊、安居樂教,至今只有每月72元班主任津貼的班主任卻全天候地跟班管理;8元錢一天的假日加班費的管理人員連周末也放棄休息全程為學生服務;在周邊連一個菜市場都沒有的山區學校,近5年來沒有一個教師要求調出;相反,卻涌現了全國教育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特級教師、省市教壇新星、教學骨干、學科帶頭人和省市縣黨代表、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等許多先進人物和培養了省市縣高考狀元的一大批精英學子。
“老樹婆娑剩斷柯,可憐冰雪盡消磨。抱寒誰喻心中苦,只為當年結子多!”這是浮山中學創辦人房秩五先生生前所寫的一首詩,他老人家寓意深刻地道出自己當年不畏艱難、勵志辦學的理想追求,更滿懷深情地期盼后學之人雖處逆境也要不改氣節和不忘初心的諄諄教誨。
如今,“抱寒守志”已成為全體浮中人精神的內在核心和原發動力。
什么是“浮中模式”?
結合我校的地理位置、環境特點和光榮傳統,不斷強化“環境育人、活動育人、教研育人、管理育人”。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以年級組管理為核心,加強對常規工作環節的管理、監控和指導,要求全體教職員工樹立“全員管理”的思想,從起始年級抓起,從課余時間抓起,從生活細節抓起,從學校到家庭,從教室到寢室,從平時到周末,全天候、全方位加強對學校的科學管理。要求各班主任努力做到“勤、情”——勤跟緊盯、情感投入,真正從學生實際出發,走進學生心靈,幫助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同時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學生的轉變和提高,使全體學生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體的事情大家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
教學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情關懷,建設和諧校園,確立學生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營構了團結和諧、積極進取且相互競爭的校園環境,形成了領導出思路、教工出點子的運行機制,確立了以年級組為核心、全體教職工為依托、班主任為主體的常規管理模式。